招聘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招聘信息

    一、招聘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数学、力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法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等。

    二、招聘岗位

    (一)杰出人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发达国家顶尖人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或提名人选;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具有标杆作用的著名专家学者。在相关领域取得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做出重大贡献,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二)领军人才

    1.领军人才A1岗

    本行业领域具有国家领军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及在海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国际知名企业担任教授职务或相当于教授的具有公认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的知名专家学者。年龄不超过65周岁。

    2.领军人才A2岗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能力和水平及在教学科研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果的知名专家学者。年龄不超过55周岁。

    (三)拔尖人才

    1.拔尖人才B1岗

    创新能力突出,取得较高学术成就,为所从事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一定社会影响,具有协助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自然科学类年龄不超过 45 周岁,哲学社会科学类年龄不超过 50 周岁。

    2.拔尖人才B2岗

    创新能力突出,取得较高学术成就,为所从事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具有协助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自然科学类申报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8 周岁,哲学社会科学类申报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3周岁。

    (四)青年英才

    1.青年英才A岗

    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具有教学、科研工作经历的博士后。自然科学类申报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 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申报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2.青年英才B岗

    师资招聘人员中特别优秀的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应届博士毕业生。自然科学类申报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 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申报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五)师资招聘

    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应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3周岁。

    三、支持条件及待遇

    (一)杰出人才

    按照“一人一议”的原则确定。

    (二)领军人才

    1.纳入学校事业编制,实行合同管理,岗位聘期5 年;

    2.聘为教授、博导,学校A1 岗位人才每年落实 2 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和 4 名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3.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并额外提供人才岗位绩效工资,同时,可参加学校年度绩效奖励分配;

    4.提供科研支持经费;

    5.提供一次性安家费;

    6.可购买校内公有住房1套或租住校内人才公寓或领取租房补助;

    7.学校为引进的人才提供科研工作用房,学院(部)为受聘者提供办公和实验空间,协助组建团队,配备工作助手;

    8.根据引进人才配偶自身条件,为引进的领军人才配偶按照事业编或人事代理安排配偶工作;

    9.在学校附属机构安排子女入托入学。

    (三)拔尖人才

    1.纳入学校事业编制,实行合同管理,岗位聘期3 年;

    2.聘为教授、博导,学校拔尖人才每年落实1 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和2名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3.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并额外提供人才岗位绩效工资,同时,可参加学校年度绩效奖励分配;

    4.提供科研支持经费;

    5.提供一次性安家费;

    6.可购买校内公有住房1套或租住校内人才公寓或领取租房补助;

    7.学校为引进的B1岗位人才提供科研工作用房,学院(部)为受聘者提供办公和实验空间,协助组建团队,配备工作助手;

    8.根据引进人才配偶自身条件,为引进的人才配偶按照事业编或人事代理安排配偶工作;

    9.在学校附属机构安排子女入托入学。

    (四)青年英才:

    1.实行合同管理,聘期3年,纳入学校事业编制;

    2.可直接认定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并提供奖励性绩效。同时,可参加学校年度绩效奖励分配;

    4.供科研支持经费;

    5.提供安家费;

    6.根据要求聘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7.学院(系)为受聘者提供办公和实验空间;

    8.在学校附属机构安排子女入托入学。

    四、联系方式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 (+86-29) 61105198

    邮箱: rcb@chd.edu.cn

     

    各学院(研究院)联系方式

    二级单位

    招聘学科

    联系方式

    公路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王老师

    +86-29-82334434

    chdwzk@chd.edu.cn

    汽车学院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车辆工程

    陈老师

    +86-29-82334473

    qchxybgs@chd.edu.cn

    工程机械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机械

    樊老师

    +86-29-82334483

    fanhailong@chd.edu.cn

    经济与管理学院

    物流工程与管理、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系统科学、应用数学

    杨老师

    +86-29-82334507

    yanghanxi@chd.edu.cn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种老师

    +86-29-82334543

    dkxbgs@chd.edu.cn

    信息工程学院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雷老师

    +86-29-82334359

    leishenhui@chd.edu.cn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安全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矿山与地下测量、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余老师

    +86-29-82339021

    dicebgs@chd.edu.cn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学信息系统、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地质与开发、地理学

    闫老师

    +86-29-82339059

    857228303@qq.com

    建筑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陈老师

    +86-29-82337341

    yingchen@chd.edu.cn

    水利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高老师

    +86-29-82339952

    hgyb@chd.edu.cn

    建筑学院

    建筑学、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洪老师

    +86-29-82337241

    sdhong@chd.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老师

    +86-29-82337340

    clbgs@chd.edu.cn

    运输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数据科学

    刘老师

    +86-29-82334080

    ysbgs@chd.edu.cn

    土地工程学院

    土地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地理学

    李老师

    +86-29-82335145

    491366759@qq.com

    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新能源与动力工程

    刘老师

    +86-29-82335517

    ndxybgs@chd.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石老师

    +86-29-82335026

    chdstw@chd.edu.cn

    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戏剧学与影视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徐老师

    +86-29-82334306

    rwyb@chd.edu.cn

    理学院

    计算结构力学、数学、力学

    廖老师

    +86-29-82334393

    liaox@chd.edu.cn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

    杨老师

    +86-29-61106508

    yangg@chd.edu.cn

    体育部

    体育学

    杨老师

    +86-29-62805001tyubbgs@chd.edu.cn

    未来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与物流、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物流科学与工程

    赵老师

    +86-29-61105325

    zhaoy@chd.edu.cn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数学,认知神经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科学哲学

    沈老师

    +86-29-82334939

    shenchao1203@chd.edu.cn

    五、学校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居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坐拥南北两大校区,南倚大雁塔,北邻渭水滨,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

    学校设有25个学院(系、中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交叉11个学科门类,贯通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全过程的学位授予体系。

    学校现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

    新时代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立了现代交通研究院、秦岭生态环境研究院、黄河研究院、川藏铁路工程研究院、雄安现代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实体研究院。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505人、硕士生导师1614人。拥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各类杰出人才逾百人。

    学校平台条件完善,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5个(含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9个(含4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91个,联合共建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内高校唯一的“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三大“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之一。

    学校矢志原始创新,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课题42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4项。年度授权专利1000余项。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成套科学技术难题,研发了黄土滑坡及大型崩塌临灾预警系统,解决了地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风险防治问题。新时代,学校积极布局“智慧+”“绿色+”“大数据+”等学科交叉战略,旨在改造传统、升级产业、赢得未来。

    学校注重成果推广,科研成果应用于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桥、全球空港新标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级工程建设,支撑了世界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亚洲最长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等诸多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纪工程建设。与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

    雁塔钟声悠悠,渭河波涛浩浩,太白山峦皑皑。当前,长安大学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为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将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求贤若渴的姿态,广开引才之路,全力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搭建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现诚邀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北校区北辰楼7楼

邮编 : 710018

E-mail : rcb@chd.edu.cn

电话 : 029-61105198

版权所有 : 长安大学高层次人才办公室